乳山作协副主席郑华当天写出一篇短文,题目是“乳山文学的旗帜和标杆”。以下是全文:<SPAN lang=EN-US>
1958年<SPAN lang=EN-US>1月,小说《苦菜花》横空出世,23岁的解放军战士冯德英,像一颗璨灿的星斗,从此在中国的文坛上熠熠生辉。一年后,年轻的冯德英用三个月的神速,令绚丽的《迎春花》开放。时隔<SPAN lang=EN-US>21年,《山菊花》又经历命运多舛的岁月,淌过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长河,迎来了怒放的曙光。<SPAN lang=EN-US>
“三花”以同样的品质,不同的容颜,从此开遍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乳山骄子冯德英也从<SPAN lang=EN-US>20多</SPAN>岁的青春年华迈进今天的古稀之年。几十年来,他一直高举这面文学的旗帜,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上空,传播着爱党、爱国、爱家、爱人民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祖国儿女,壮志凌云。当这面文学的大旗终于插在乳山的文学之巅,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为之沸腾。<SPAN lang=EN-US>
“冯德英文学馆”建立了。名扬海内外的文学巨子回到老家与乡亲们拉着家常,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望冯老,潮水涌向文学馆,了解他为革命、为文学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SPAN lang=EN-US>
无数乳山的文学爱好者,随着这面飘扬的旗帜,遥望着那颗从家乡升起的明星,在各自的坐标上,用虔诚的信念,为文学之花的开放勤奋耕耘。旗帜就是前进的方向,当我站在“冯德英文学馆”门前,想起“三花”电影中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端着冲锋枪,呼啸着向阵地的另一头挺进,当飘扬的五星红旗之下响起胜利的欢呼声时,我真切地看到,站在文学馆用崇拜的眼神与文学巨匠沟通的那些乳山写作者们,也正以庞大的队伍,携手在文学的田地上开荒。<SPAN lang=EN-US>
“三花”是榜样,冯老是星火,他的到来,播绿了乳山文学的原野,文化事业将在未来的世纪里薪火相传。<SPAN lang=EN-US>
“三花”是榜样,冯老是旗帜,是标杆,越过标杆的人,眼下没有,未来希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