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这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我们村里刚刚放映过电影《苦菜花》后,我们班主任常青老师,不知从什么地方借了本《苦菜花》。<SPAN lang=EN-US>
求知欲望使我也想看这本书。由于我当时的作文写得还算可以,深受常老师的偏爱,于是就大着胆子向他提出了非分之想。那时的学习远不如现在学校抓得紧,于是我有幸结识了《苦菜花》。<SPAN lang=EN-US>
记得那时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半夜里,由于我屋里的煤油灯被熬干了油,我就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父亲一大早起床后走到我的床前时,起初我还以为他是起夜,就对父亲说,我马上就不看了。一个字也不识的父亲说,想看就看会吧,知道用功是好事。后来从母亲那里才知道,父亲当时以为我是睡醒后开始看书呢!<SPAN lang=EN-US>
这是我第一次看过电影又看原著,有了对电影的记忆,里面的人物就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我深深地为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和人物所吸引,她那深刻鲜明的时代精神,生动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浓郁的乡土气息,如诗如幻,牢牢地镌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正是从那时起,我不但知道了有位大作家叫冯德英,而且还知道了在遥远的胶东有个昆嵛山,并成为我时常游弋的梦境。更重要的是,她还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我的一个作家梦。<SPAN lang=EN-US>
我是怀着一个作家梦走进军营的。在入伍之初,我曾有过不考军校,集中精力搞文学创作的想法,然而要想在部队长期干,又不得不先走考军校这条路。但令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我走出军校的大门之后,我竟然来到了那个为我多年所敬仰的大作家的故乡,成为他的邻居。我真的不敢相信,梦境竟是我第二故乡。<SPAN lang=EN-US>
我们部队当时驻防在昆嵛山南麓的乳山县王家庵村,这里与冯德英的老家只隔着一个小山包,营房离他们村最近的地方还不到一里地。我们车库门口那条东西走向的小路,就是他们观上冯家村和里面的几个村子外出时的必经之路。<SPAN lang=EN-US>
在外人的眼里,观上冯家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山村,要是道听途说,谁也不会相信这就是冯老的故乡。然而就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里,却走出了一位代表胶东、名扬世界、影响新中国几代人的著名作家。<SPAN lang=EN-US>
这是一片怎样神奇的土地,她是如何培育出了冯德英这样的旷世奇才?随着我对这里环境的进一步了解,关于冯德英以及那一个原汁原味的故事,为我勾勒出了那位饱受战争的磨难,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中国文化巅峰的风华少年。<SPAN lang=EN-US>
冯德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里,昆嵛山是胶东的主要抗日民主根据地,他的家人都卷入了那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伟大洪流。他刚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开始接受革命的洗礼,为他后来的写作积蓄了丰富的营养。尽管他离开家乡时只有十四岁,但对革命、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早已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SPAN lang=EN-US>
冯德英打小就很懂事,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儿童团长,忙前忙后地帮大人们干这干那,战争烽火的锤炼,使他成为在村里有名的小大人。在他离开故乡时,虽然只上了四五年的小学,但他的文化功底,就连比他多上了好几年学的大孩子们都比不上。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就在冯德英当年准备入伍时,村里的人就断言,别看他年龄小,他将来一定干不差。老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些事你不要不信,人们的眼歹毒着(亮、看得准的意思)呢?尽管那时人们没预测到他在文学之路上会有这样大的建树,但冯德英没有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他用他那深藏情感、饱蘸梦想的神来之笔,把故乡人民的不屈不挠、英勇善战、淳朴无私,绘就成一幅幅可歌可泣的英雄画卷。特别是在《苦菜花》中,他把母爱的光辉,展现到了极致。冯大娘从一个普通平凡善良的妇女,磨砺成为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母亲,就像昆嵛山那不竭的山泉,既水到渠成,又匠心独运,彰显出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所特有的魅力。<SPAN lang=EN-US>
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有灵性的,不仅是在冯德英书就的那字里行间,就是你亲临其境,同样会感受到“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幽深。据乡亲们讲,《苦菜花》中的王官庄,是作者意指王家庵和官上冯家两个村子。我虽然一直无缘当面求教于冯老,但我们却从中不难看出,乡亲们的心和冯老是相通的。这里的山水给他了智慧,他又用自己的智慧,让昆嵛山、让乳山,让那红色的故事,名扬四海。<SPAN lang=EN-US>
记得集团军有位新任首长初到我们单位来检查工作时,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给震慑了。那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走进昆嵛山,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花的世界。当他得知这里就是《苦菜花》的故乡时,他也深深地被那些动人的故事所感染。<SPAN lang=EN-US>
是啊,这里不但是山好水好,而且是人更好。周围的乡亲们,把过去对老八路的爱,全都无私奉献给了我们驻军的身上。想当年抗日民主武装之所以能在这里得到休养生息、发扬光大,与这里的乡亲有着较高的觉悟,与这片土地有着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这一切,才造就出了中华文坛上的一代巨匠。<SPAN lang=EN-US>
行走在冯老当年曾走过的道路上,尽管那时我连他的照片也不曾见过,但眼前却时常浮现出一位英姿飒爽的风华少年,正满怀豪情的翩翩向我走来,那是一种何等的风范与气概。节假日,我和战友们时常到观上冯家村走走,企求哪天在那里也能得到一点灵气,毕竟这是关于冯老的故事,已使我丰富许多,灵动许多。<SPAN lang=EN-US>
转眼间,我离开部队已六七年了,最后一次到冯老故里——我的第二故乡,也快十年了。尽管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我阴差阳错地一直从事着军事工作,几乎与文字一点也不沾边儿,然而我毕竟是怀梦而来,时至今日,我仍然在文学的道路上不停地跋涉着。<SPAN lang=EN-US>
梦境本是我故乡,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的永远的记忆。<SPAN lang=EN-US>
(本文获“威海艺校杯”读苦菜花小说,弘扬母爱文化有奖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