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研究
冯德英文学馆是冯德英丰碑的载体
   admin                 0

我是冯德英先生作品的热心读者,50年来只要闻知某处有他的作品,必千方百计寻求,以先睹为快。《大地与鲜花》印数太少,太少,我是在著名军旅作家赛时礼的女儿赛曙光手里得到的,确实爱不释手。在“冯德英文学馆”开馆之际无疑十分高兴,理应到场,可惜身体欠安,行动不便,只能抱憾终生了。<SPAN lang=EN-US>

“冯德英文学馆”的开馆,在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来说,无疑是一件具有开拓意义的盛事。这是因为“文化是需要积累的”是文化建设特有的规律使然。而在文化的各个部类之中,文学又是十分脆弱的,最容易被忘却的尘土埋没。在不乏浮躁的年代,甚嚣尘上的鼓噪太多,文学垃圾太多,真正的文学反而难以呈现它的价值。冯德英的文学创作是瑰宝,已经被“教育了几代人”的历史所证明,珍藏他的作品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件具有远见卓识的文化举措,应当向乳山的同志表示钦佩。<SPAN lang=EN-US>

乳山的地域文化确实有着浓郁的文学基因。烟台最近定了“十大文化名人”,文学界有两名,肖平和矫健,两人的原籍都是乳山。冯德英的故乡有了文学馆,是地域文化建设的创举,实在势所必然,相信这一创举必将带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高潮,我们期待着一个硕果盈枝的金秋。<SPAN lang=EN-US>

冯德英的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承上启下的意义。我在新作《胶东半岛鸟文化——胶东文化史采英》中提出“胶东是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战争年代结合最好的地区”,也就是说,是革命军事文学成长的摇篮。冯德英也是革命军事文学的志愿兵,他在这支大军中是“娃娃兵”,因而承上启下,观念超前。他对胶东人民特别是妇女,那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SPAN lang=EN-US>

记得我曾陪他与珠影厂的两位女同志到昆嵛山采外景,他曾深情地讲过胶东妇女,有许多题材他还未能放开手脚写。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他如椽的大笔写出胶东的阿克西尼亚。胶东的“顿河风情”他写来决不会比肖洛霍夫差。历史不会忘记冯德英的丰碑。现在有了文学馆,也就令丰碑有了载体。<SPAN lang=EN-US>

我衷心祝文学馆开馆,祝座谈会成功,祝愿冯德英的创作更大的丰收。并请带向冯德英同志致意。<SPAN lang=EN-US>

安家正<SPAN lang=EN-US>

                                                            2008.9.15

(注:教授、作家、文学评论家安家正同志因身体欠佳,未能出席冯德英文学馆开馆仪式和冯德英从事文学创作</SPAN>50周年座谈会,这是他写的书面发言。题目是编者所加。)

 

联系电话:0631-6871606 

电子邮箱:fdywxg@foxmail.com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71号

邮编:264500

联系人: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