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冯德英,1935年出生于山东乳山县一山村贫农家庭,<SPAN lang=EN-US>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等。<SPAN lang=EN-US>
一、《鲁迅全集》<SPAN lang=EN-US>
鲁迅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真正的大家。他的杂文和小说,我都是爱不释手的,有些篇章读过多遍,仍觉得余味无穷,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我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总觉得有一股“气”贯穿始终。读他的杂文,透过犀利的笔锋,一股宁折不曲、刚正不阿之气充盈字里行间;读他的小说,无论《阿Q正传》还是《祝福》,在怒其前者的不争,哀其后者的不幸的疾呼呐喊声中,那悲壮苍凉之气直插九霄,大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势。我认为,任何一个爱国主义者,都能从《鲁迅全集》中吸取一份营养,因为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之魂的“中坚和脊梁”。<SPAN lang=EN-US>
二、《高尔基全集》<SPAN lang=EN-US>
高尔基的作品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他以质朴而又浓烈的情感,诗般凝炼的语言,展开故事情节,让你在获取教益的同时,还得到美的享受。《高尔基全集》中最令我陶醉的是以散文体描绘的、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式画卷。茨冈人、鞑靼人、伊尔则吉老婆子和马尔华,这些不同民族的人物,高尔基只需轻描淡写的几笔,便在民俗乡情的烘托下,显得栩栩如生。童年的苦难,青少年时代的漂流,为高尔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令一般的作家望尘莫及。<SPAN lang=EN-US>
三、《静静的顿河》<SPAN lang=EN-US>
迄今为止,在我所读过的描写战争与人的作品中,没有谁能比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更令我倾倒了。他的才华和实力使他轻车熟路地驾驭着一部恢宏巨大的题材。气势滔滔一泻千里的顿河,及两岸广袤的草原,骑着战马的哥萨克骑兵就在这样一个大战场上开始了战斗。然而,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不是动感的战争场面,而相对静止下的战争中人物的心灵,人与战争的纠葛,人与战争的复杂性,肖洛霍夫用极细腻的描写,使真实的人性在激烈的战火和残酷的阶级搏斗、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露,从而塑造了葛利高里、阿克西妮亚、娜塔莎等一群活生生的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在文坛上独树一帜。<SPAN lang=EN-US>
四、《飘》<SPAN lang=EN-US>
人们对这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郝思佳,始终褒贬不一。在此,我不想去评价她的是与非。郝思佳让我赞叹的是他对故乡陶乐的热爱。这个桀骜不驯的女人,对红土地、棉花、耕牛的迷恋,简直到了痴情的程度,这在美国文学中是不多见的。《飘》中几次三番地写道,在连天的战火中,在失去爱女时,在爱情生活受到挫折和失败的关头,郝思佳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故乡,迫不及待地重返陶乐,而那片红土地总是能给她恢复元气的力量。全书的末尾,瑞德离家出走后,郝思佳心情沉重地再次想起陶乐的描写尤为精彩:古柏深深的夹道,茉莉芳馨的花香,一片碧绿的草地和白花点缀的围墙,以及幽静乡野黄昏和正在转红的秋叶。每次,为了恐惧和失败而归来的郝思佳,都在那里得到一个畅快呼吸的空间,从而强壮起来。红土地、棉花和耕牛,可以说是郝思佳的生命之泉。<SPAN lang=EN-US>
五、《茅盾文集》<SPAN lang=EN-US>
我真正了解旧中国农民的苦难,和商贾阶层人生的沉重,是从茅盾先生的作品中读到的。他描写农村的系列作品,最真实、最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在全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的悲惨命运;而《林家铺子》和《子夜》,则将商界人物的变迁沉浮,力透纸背地表现出来。茅盾先生的每部作品,都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既有深度又有力度,一扫充斥着三十年代文坛的才子佳人的脂粉气,独树一帜,为被压迫被侮辱者鸣不平,这在当时的确难能可贵。<SPAN lang=EN-US>
六、《人间喜剧》<SPAN lang=EN-US>
在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名著中,我最喜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位法国老头儿真正是那个社会生活的“书记员”,他将繁杂无序的世界看透了,也将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看穿了。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从贵妇人之生到流浪汉的死,无不被他刻画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高老头、贝姨、老葛朗台,这些人物个个有声有色,如在眼前,让你不能不佩服这位法国老头儿的功力。他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看清了本是陌生的西方世界的真面目。<SPAN lang=EN-US>
七、《复活》<SPAN lang=EN-US>
我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不少作品,但其中印象最深最难忘的一部是《复活》。这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力作,也是他在创作中一惯恪守的人道主义、人性复归观念达到的顶峰。可以说,《复活》既是一部玛丝洛娃的悲剧史,又是一部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录。在这位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玩弄了卡秋莎的感情之后,卡秋莎在那个疾风苦雨的夜晚,将自己的爱情和灵魂彻底埋葬掉了,而聂赫留朵夫却在晚年幡然醒悟,良心发现,走进监狱大门,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一个美的灵魂被毁灭了,一个丑恶的灵魂却沿循着人道的轨迹,复归为美。托尔斯泰以他精致、细腻的描写,深沉凝重的情感记叙了这一曲折的历程,铸造成一面俄罗斯生活的“镜子”。<SPAN lang=EN-US>
八、《艾特玛托夫小说选》<SPAN lang=EN-US>
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是非常好读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蜜和酒,甘甜芬芳得让你陶醉其中。像肖洛霍夫一样他也写故乡,写乡情,他的几部中篇几乎全是以故乡为大背景,但他的故乡却宛如诗画,美不胜收;他的乡情似一首幽远绵长的歌,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大地、母亲》、《我的第一位老师》、《查米莉雅》,这些作品无不深蕴着作家对故乡的爱和浓浓的情。艾特玛托夫擅长用第一人称叙事,他用孩子般纯真的目光观察生活,再以诗般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来,使我在读他的作品时,甚至能闻到成熟庄稼和干草堆的气味。<SPAN lang=EN-US>
九、《毛泽东选集》<SPAN lang=EN-US>
毛泽东的著作使我读懂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哲学观。尽管,人们对这位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不已,但我以为他的著作中所闪烁的真理的光芒是不容诋毁的。他的论著,他的诗词,是真正伟人的巨著,也是最贴近中国历史、中国现实和中国老百姓的文献。他以领袖人物的真知灼见,以文学家和诗人的优美文笔,以哲学家的理性,集政论、哲学、诗文为一体,深入浅出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使普通的老百姓不仅能读懂他,而且能接受它,从而运用到实践中去,尤其他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为我打开了哲学的天窗。以前,我读过几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著作,终是似懂非懂,但“一分为二”和“内外因的关系”这些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却很快被我理解。我至今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毛泽东的著作是一大遗憾。<SPAN lang=EN-US>
(原载:《名家荐书》大众文艺出版社)<SPAN lang=EN-US>